谷贱伤农理论属于事业单位考试经济模块微观经济章节的一个重要考点,是需求价格弹性和供求法则的综合考察。
一、内涵
“谷贱伤农”理论指的是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经济学现象:在丰收的年份,由于粮食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在我国民间被形象的概括为“谷贱伤民”。
二、理论分析
农民收入来源于粮食的销售额。粮食的销售额取决于两方面因素:粮价和销售量。即销售额=粮价×销售量。可以看到,农民的收入,即粮食销售额受到两个变量,粮价销售量的共同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销售量指的是消费者实际购买的粮食数量,即需求量。也就是说,这里的销售量和农民实际的产量是不一样的。
首先,在丰收的年份,粮食增产,导致的直接影响就是相比于正常年份,粮食的供给大于需求。根据供求法则,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粮价会随之下降。
其次,粮食属于需求价格弹性弱的商品,也就是说,不管粮价上涨还是下跌,粮价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很弱(可以近似看作忽略不计)。因此农民的收入在粮价下降但需求量未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下降。这就是“谷贱伤农”出现的缘由。
三、考点回顾
根据供求法则,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趋于下降,此时买家占据优势,称为“买方市场”。反之,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趋于上涨,此时卖家占据优势,被称为“卖方市场”。最后,在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情况下,此时供求平衡,这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
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一般来说,奢侈品、具有替代品的物品以及消费品有较长时间调整其行为的物品弹性比较大。相反,必需品(如粮食),缺少替代品的物品和在短期行为内的物品弹性比较小。
祝各位考生备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