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贤网网校上线了!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一、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企业管理学、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和会计学四个二级学科。
(一)企业管理学
本博士点设在工商管理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方向:
1.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博士生导师为郝云宏教授、项国鹏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在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问题。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公司治理;企业战略管理;国有资本经营与国有企业治理;企业社会责任;转型经济中的企业家成长和浙商战略转型。
2.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博士生导师为金杨华教授、肖余春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中国情景下组织行为、人力资源和创业管理研究。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公司创业与企业家理论;基于社会交换的员工关系管理及组织公正;商业环境中的组织伦理决策及影响因素;团队行为及知识管理理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3.营销与商务管理:博士生导师为范钧教授、易开刚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服务和制造企业的营销理论、商务管理及营销与商务模式创新。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服务营销与服务创新、基于社会责任的营销创新、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大数据的营销转型、顾客参与和知识管理、网络营销与消费者行为、中小企业营销与管理等。
4.电子商务与物流优化:博士生导师为琚春华教授。本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和虚拟企业建设,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的理论和实现技术;二是企业决策优化理论和实现技术,包括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和实现、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互联网信息抽取和分析等;三是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
(二)技术经济及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是国内发展比较快的一门学科。我校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8年企业管理博士点设立相应培养方向(营销与创新管理)。2011年设置独立的技术经济及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是浙江省三个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点之一(另外两个在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
本二级学科的三个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服务创新与政策、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是以技术管理或创新管理为基础设置的,并沿着服务业应用和知识资源观理论两个方向展开。
1.技术创新管理:指导教师为盛亚教授。本方向研究既涉及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和高新技术产品营销,又涉及产业和宏观层面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研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出发,通过规范的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最终上升到战略和政策含义。目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技术创新管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技术创新扩散与高新技术产品营销、商业模式创新等。
2.服务创新及政策:指导教师为李靖华教授。本方向研究服务企业的研发与创新活动,以及促进服务企业创新及其扩散的地区和产业政策。研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侧重案例研究、比较研究、演化研究。目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服务企业研发组织、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政策等。涉及的行业大类主要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涉及的具体行业有金融业、零售业、电信业等。研究主要结合浙江省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的实际背景,提炼企业前沿实践并进行理论探索。
3.知识创新与管理:指导教师为胡峰教授。本研究方向以经济全球化为时代背景,研究中国企业如何综合运用知识创新和管理,借助“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突破现有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的研究视角局限及方法论局限,有机整合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与知识产权理论,从多层面、多学科、多情景的视角对主流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进行原发性、突破性的理论拓展和实证检验。在深入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的实践,提出有针对性和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本学科的特色:一是鲜明的技术管理(创新管理)基础。目前全国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大致分布在两类学校:研究传统技术经济评价的学校和以现代技术管理为研究对象的学校。我校属于后者,这与国际上的技术管理(创新管理)学科相对应。二是鲜明的服务业应用背景。依托浙江工商大学传统的商科背景,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金融、零售等多服务领域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展开研究。特别是面对近年来服务业与制造业不断融合的趋势,将技术创新理论运用于商业和服务业研究,处于全国前列。三是突破现有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的研究视角局限及方法论局限,有机整合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与知识产权理论,对主流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进行原发性、突破性的理论拓展和实证检验。
本学科的优势:一是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研究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盛亚教授于2006年在《科学学研究》发表《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技术创新产权主体探讨》第一次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技术创新理论,将技术创新管理从关注创新过程中的活动、关注创新过程中活动的主体,进一步推进到关注创新过程中活动主体的权利。2009年4月出版《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一书,标志着领先地位的确立。二是在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服务创新研究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李靖华教授提出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服务创新理论,用以化解现代服务业生产率悖论、应对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趋势。他于2005年在《科学学研究》发表《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服务创新策略》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服务创新理论框架。2009年7月出版《大规模定制化服务创新》一书,标志着该领域领先地位确立。三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知识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研究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胡峰教授将跨国并购理论中知识产权转移机制的研究由发达国家企业之间和发达国家企业并购发展中国家企业,进一步拓展到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形成重要的理论创新。2010年完成的研究报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知识管理:以知识产权为视角》对中国制造企业海外并购整合中所面对的知识产权转递与利用的过程进行具有操作性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三)会计学
本博士点目前有博导2人,教授9人,副教授27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现有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4人,财政部青年领军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共2人。
近三年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经济学家》、《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0多部;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多项,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本博士点是学校百年历史演进中最老的学科之一,依托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会计学、全国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以及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会计学等学科平台和中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中心、浙江省政府性资金审计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本博士点设在财务与会计学院,下设两个研究方向:
1.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指导教师为许永斌教授。本研究方向主要以中国资本市场为背景,从公司治理视角研究现代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包括: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公司资本结构理论;公司并购与资产重组理论等。目前主要研究家族上市公司代际传承、控制权配置等方面的财务问题。
2.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指导老师为朱朝晖教授。本研究方向关注资本市场的会计与财务管理问题。包括:财务管理与行为财务;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与投资者情绪等。目前主要研究基于行为者有限理性的企业决策。
(四)旅游管理
本博士点设在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近年来,在《JournalofLeisureResearch》、《SocialScienceResearch》、《管理世界》、《经济地理》、《地理科学》、《农业经济问题》、《旅游管理》、《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6部,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社科基金等23项,地方委托项目40余项。
本博士点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旅游管理学、浙江省人文社科基地、省部共建现代旅游实验基地等学科平台,形成了十分鲜明的特色与独特的优势。主要方向:
1.旅游规划与开发:方向带头人为唐代剑教授,主持完成了浙江省社科重大项目“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首次提出了基于第二曲线的旅游地复兴理论。该方向把旅游开发、规划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方向研究侧重于旅游规划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旅游区详细规划研究》等一批学术著作。该方向对旅游规划学科体系建设、旅游产品的升级改造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机理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2.旅游经济与管理:方向带头人为郭鲁芳教授,主要从事休闲经济与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近几年,已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经济学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地理》、《旅游学刊》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对休闲经济发展有深入、系统地研究,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方向以现代旅游经济与管理理论为基础,依托于浙江工商大学20余年旅游研究的丰富成果和深厚积累,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致力于休闲经济、旅游服务产品与设计管理以及饭店管理的研究。该方向主持完成了省部级课题10项,对促进旅游经济的集群化、融合发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数量经济学五个二级学科。
(一)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统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等),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一个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指导教师为赵连阁教授。主要研究领域:(1)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区域产业升级之间的关联机理,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研究;(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问题研究;(3)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等。本研究方向已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和《中国农村经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十多项。
(二)产业经济学: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两个研究方向:
1.产业组织与行为决策理论:指导教师为何大安教授。本方向主要侧重于以制度和组织为分析主体,力图解析制度和组织行为决策的理性基础;同时,也将这些理论研究基础拓展到政府产业规制、投资决策和商贸流通等应用性领域上。本研究方向已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国内权威专业期刊发表大量相关论文,出版专著多本,并多次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2.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指导老师为陈宇峰教授。本方向主要运用博弈论、契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等新产业组织理论,重点探讨现实产业发展过程的各种组织、行为以及现实政策等理论与应用问题。本研究方向已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InternationalJournalofGlobalEnergyIssue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多本。
(三)国际贸易学:是浙江省设置最早的学科之一,是我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博士点下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依托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经30余年持续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团队优势。
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善于创新、基础宽厚、专业扎实、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或教学的能力,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中力争做出有一定独特见解的科研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两个研究方向: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指导教师为孙敬水教授。本研究方向运用国际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侧重于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理论,深入研究国际贸易政策与策略,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宏观及微观组织结构及其运作机制,探讨外贸体制与制度创新。注重理论探索,强调交叉学科的渗透应用。
2.国际金融与投资:指导教师为马淑琴教授。本研究方向运用国际经济学理论、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侧重研究在贸易投资一体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资本运作原理,力图解析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与投资的体系和运作模式,深入探讨中国金融、贸易与投资的运作机制与策略。注重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应用性研究。
(四)金融学:本博士点设在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是浙江工商大学重点优势专业之一,金融学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并以此为依托,设有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科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2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金融学拥有独立的金融资料室和设施一流的实验室,金融实验分中心获得3项中央和省财政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资助,总投资600余万元,可获取全球金融即时信息,20余门课程实现软件支持的工程化教学。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多篇,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的学术奖励10余项,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课题60余项,承担并且完成了大批企业和学会课题,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好评。科研项目经费累积到款达800多万,在专业范围内已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成果。
金融学的毕业生择业面较宽,主要面向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高等院校等众多用人单位,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本博士点下设两个研究方向:
1.区域金融理论与政策:指导教师是钱水土教授。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特色是围绕3个重点领域进行研究:一是将区域经济理论与金融理论相结合,拓展中观层次的区域经济金融理论,在区域经济和金融互动基础上提炼出金融对经济的多维度影响机理;二是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角度研究区域金融特性差异与经济表现的关联效果,如区域金融与产业集聚互动机制、区域金融与技术创新、区域金融与产业升级、非正规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等;三是融合区域经济学和发展金融学解释针对地区特点制定区域金融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风险管理与保险: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是从理论层面对精算风险模型进行高水平的创新性研究;二是从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角度,运用金融工程和保险精算前沿技术,对巨灾风险的风险管理与转移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等进行系列研究;三是构建重点反映区域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类指标,并纳入微观审慎指标和宏观审慎指标,全面设计区域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采用统计模型、金融工程与金融量化技术,提出区域金融风险监测、风险识别、风险诊断的预警体系。
(五)数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为基础,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数量经济学使经济现象从定性分析,进入到定量研究的时代。浙江工商大学是浙江省最早招收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校,数量经济学是浙江省重点学科。本学科拥有多名海外博士,具有国际化的研究团队。
本博士点设在统计学院,下设一个研究方向:
量化经济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指导教师为许冰教授,授经济学学位。经济决策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非基于经验和直觉。网络时代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本研究方向主要探索大数据的识别路径和管理创新,服务于经济系统的量化决策支持和监管设计。非参数计量方法和应用研究是本方向的特色。
四、统计学(一级学科)▲
统计学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和首批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四个校级研究所。统计学科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2/3,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30人。教师队伍中,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9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
统计学博士点设立于2003年,2011年获准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2012年获批统计学博士后流动站。本一级学科博士点设在统计学院,下设四个二级学科。
(一)经济统计学
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展示、分析和解释经济数据的学科。其中,经济数据收集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调查的理论方法,它们直接关系到数据质量,是经济统计学的基础和核心之一;数据整理和展示方法属于描述统计方法,是经济统计学最基础的分析方法;经济数据分析方法是经济统计学的重要内容,包括统计指标、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与综合评价等;经济数据的解释方法则中国足彩网地从准确理解经济运行规律的角度展开,体现了经济统计学的应用属性。因此,经济统计学立足于统计方法的创新与应用,着眼于经济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是具有交叉性和应用性的方法论学科。
本学科设国民经济核算和政府统计、收入分配统计测度与宏观政策效应分析、经济增长统计测度与空间统计分析三个研究方向,授经济学学位,指导教师为李金昌教授和洪兴建教授等。
1.国民经济核算和政府统计方向:重点关注国民经济核算、统计调查和统计推断、政府统计和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突出统计学的应用方法论属性。
2.收入分配统计测度与宏观政策效应分析方向:主要包括收入不平等、贫困、极化和流动性的测度方法与应用研究,税收、社会保障支出等宏观政策的效应分析,以及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3.经济增长统计测度与空间统计分析方向:主要从事经济发展测度、空间统计方法与应用、城市化测度及其效应、区域均衡增长测度等方面研究。
(二)应用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是将一般统计理论知识与具体社会经济实务相结合,研究如何进行相应领域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与解释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一个融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一体,以信息技术为重要工具的交叉学科体系。
本学科设统计评价与决策、商务与科技统计两个研究方向,授经济学学位,指导教师为苏为华教授等。
1.统计评价与决策方向:重点研究统计综合评价方法与多目标决策方法的理论研究,以及社会发展、经济效益、民生发展、管理绩效等领域的统计监测和评价。
2.商务与科技统计方向:重点研究商贸流通、专业市场发展的统计测量、企业创新行为调查及统计、R&D资本存量测算、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等。
(三)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
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是适应国家经济管理和金融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国家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金融信息、金融分析与政策咨询于一体,以货币信贷及金融运行的各种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金融与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托,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判断、预测国民经济运行及金融的发展情况,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支持系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本学科设金融统计分析与风险管理、保险精算两个研究方向,授经济学学位,指导教师为江涛教授等。
1.金融统计分析与风险管理方向:重点研究反映区域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类指标,并纳入微观审慎指标和宏观审慎指标,全面设计区域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采用统计模型、金融工程与金融量化技术,提出区域金融风险监测、风险识别、风险诊断的预警体系。
2.保险精算方向:主要从理论层面对精算风险模型进行高水平的创新性研究,并从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角度,运用金融工程和保险精算前沿技术,对巨灾风险的风险管理与转移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等进行系列研究。
(四)数理统计学
数理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是研究如何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受随机影响的数据,并对所考虑的问题作出推断或预测,直至为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的一门学科。它是统计学与其它相关学科交叉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涉及统计建模和模型的统计推断方法,内容包括:抽样调查,试验设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多元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非参数统计,Bayes统计,统计计算,统计模拟等。
本学科设随机过程与风险管理方法、金融时间序列与风险管理方法两个研究方向,授理学学位,指导教师为陈振龙教授和蔡光辉教授等。
1.随机过程与风险管理方法方向:重点研究随机过程、随机分析和随机分形的理论与方法,强调应用概率在风险模型和风险管理上的理论与应用,随机分形在金融市场的非线性结构中的应用。研究风险管理中的破产概率、大偏差、重尾分布、再保险,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本质,针对银行、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风险监管、金融衍生品研发和风险度量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金融风险的统计特性、数据分析、统计建模、模型的统计推断和风险评估等。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2.金融时间序列与风险管理方法方向:重点研究金融时间序列的理论与方法,强调金融时间序列在风险模型和风险管理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风险管理中的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问题,针对银行、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风险监管、金融衍生品研发和风险度量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金融风险的统计特性、数据分析、统计建模、模型的统计推断和风险评估等。
四、食品科学▲▲
本博士点设在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中一个以大商科为背景,具有鲜明工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学院。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科学联合研究中心、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水产品加工子平台、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水产品加工产业创新团队、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等,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婴保健品研究中心、浙江省食品学会均挂靠本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职工113人,其中博导12人,硕导44人,教授级职称29人,副教授级职称3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6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人。现有实验室总面积240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价值9500余万元,在专业范围内已建成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教学、科研实验室。
学院教师有很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科学研究活跃,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近三年来,学院科研成果显著,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以及省或国家部委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各类横向合作项目200多项,项目经费高达7000万元,年到款科研经费达1000万元以上。近五年来获得了2项国家级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年均发表学术论文近250多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年均80余篇。
食品科学博士点下设五个研究方向:
1.农(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指导教师为郑小林教授和孟岳成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农(畜)产品保鲜原理和技术——研究农产品产前、产后的生物学问题及其保鲜原理和技术。(2)食品高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生物技术、超高压等食品高新技术在食品保鲜和加工中的应用。(3)食品产业安全技术——研究各类食品的贮藏加工技术及其安全控制,从各种食品(尤其是农产品、水产品等)的原料、加工、贮运到消费过程中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控制。
本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部分研究位于国内本领域的前列,获得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如“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2.食品质量与安全:指导教师为邓少平教授、韩剑众教授、饶平凡教授、陈建设教授和张虹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系统研究食品物理化学性质、感官品质、品评理论与方法,探讨感官品质及消费嗜好的科学基础,研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为食品产品设计及品质检测提供技术支撑;研究食品与肠道微生物、粘膜免疫及脑肠肽分泌之间的关系以及食品营养的生物学机制。
本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多项,如“技术管理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实践”于2005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食品感官科学》获得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3.水产品加工:指导教师为戴志远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水产品加工与贮藏;(2)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控制;(3)水产品营养和功能食品。重点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
近年来本方向主持和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部级重大攻关和重点科研项目多项,获得过多项省部级科技奖项,如“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鱿鱼等大宗水产品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2008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鮟鱇鱼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获2008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技术进步二等奖。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4.食品化学与功能因子:指导教师为王向阳教授和熊春华教授。本方向研究领域:食品功能性因子分离制备和食品功能性因子功能评价。主要针对浙江特色农副产品中的功能性成分,采用现代高新分离技术结合传统的提取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制备,并评价从农副产品中分离获得的化学成分的抗癌、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为功能性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向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多项,省部级奖多项,如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在逆流色谱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006年获国际逆流色谱协会首次颁发的最高奖(EdwardChouAward)。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5.食品生物技术:指导教师为顾青研究员和梁新乐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通过基因工程、发酵技术、生物转化和催化技术等研究,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开拓食品新资源。
本方向在发酵食品与微生物特性、安全食品添加剂生物制造、微生物菌种资源、微生物活性及功能因子等方面的研究有长期积累。近年主持和完成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多项,在FoodChem.,PloSONE,AMB等杂志发表高水平SCI论文。
注:▲为省级重点学科,▲▲为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