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的自信——增强动力,奠基成功第一步!
“成功源于自信”,邱政政老师也不只一次地叮嘱过口译考生们: Confidence is the key to success. 这句话说得听得太多了,却恰恰成了容易被忽略的要素。备考的日子里,几乎每个人都曾经为各种各样的困难苦恼着,时间紧、内容多、涉猎广、句式难——几座大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听不懂、记不住、说不清、讲不完——口译练习中的种种尴尬又使相当一部分人半途而废,殊不知,恰恰是这种对口译考试的恐惧、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使困难显得更加overwhelming, 使备考的过程不仅成了一种痛苦的自我折磨,而且进步微乎其微,让人更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从一开始便树立正确的态度,不把通过考试作为唯一的目的;相信自己的能力,乐于迎接挑战,不为几段文章翻得不够理想而沮丧。有了这样的信念,才能更好地看到自己的收获感受到每天的进步,把burden变成pleasure,品尝口译的乐趣。考试现场,更是实力加信心的较量,考生都应当展现出从容不迫、乐观自信的姿态,声音响亮而坚定,表情大方自若,讲话时和考官进行适当的目光交流。自信、沉着的姿态可以给考官留下良好的印象,一定程度上弥补口译内容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考场上心态如何直接影响着每位考生的临场发挥。很多实际水平很不错的考生没能通过口试,症结就在于考场上心态不够沉稳,大脑处于极度抑制的状态,听力和表达能力大大下降了。因此,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正式考试,都要有十足的自信,展现译员的沉着、大气的风度;考试的时候,即便自己讲的不对不全,甚至情急之下不得不“编故事”来应付,声音和表情也要给人self-assertive的感觉。
科学高效的备考——技巧、专题双突破,战胜口译第二关!
有了良好的心态,则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是,自信,正如一句广告语所说的,要“由内而外”;有实力作为backup的自信,才是well-grounded,才能同时促进实力的提高。合理科学、有针对性的备考,是实力的最好的答案。
首先,准备口译考试,要了解口译的过程,遵循规律,按部就班。
口译是一项需要大脑在短时内高度协调才能完成的工作,大脑需要处理一系列活动: listen(hear)—understand & analyze—memorize—deliver。提高口译能力,首先要过听力关,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听的重点放在meaning上,而不应放在捕捉every word上面,所谓“得意忘形”。在把握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的基础上,迅速在大脑中提炼出其structure,并在笔记的帮助下记忆该段话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些都是在听的过程中同时完成的。听完之后,立刻将源语言主结构转换到目标语中对应的结构(尽量使用不太复杂的句式,以减轻大脑的压力),保证关键字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口译的任务便可算成功完成。可见,除了听力练习,口译训练不可忽视的几个方面是:短时记忆,笔记技巧,抓主结构,流利表达;我们可以由浅入深进行这样的自我训练,集中练习也可以同时进行,相得益彰:
一、源语言再现训练。
可以采取听写(听的时候不能记笔记,且句子逐渐加长)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跟读训练(影子训练),就是用同种语言几乎同步地重复源语的内容,选择语速偏快的内容,并且在跟读过程中保证理解、尽量记忆。建议进行一周左右。
二、源语言概述训练。
听过一段内容之后,在笔记的帮助下用自己的话复述(句子逐渐加长),并在复述之后总结其main ideas和main structure,确保主谓宾结构,以及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完整正确的。建议进行一到两周。
三、目标语概述训练和口译训练。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短期记忆和把握段落主结构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为转换到目标语打下了基础。目标语概述和口译这两种训练可以是相互渗透的,有条件的话最好把自己的译文录下来,以便找出问题,及时改进。
其次,要在训练的过程中形成一套对自己最适用的笔记系统。
高级口译每段有80字左右,信息量比较大,多数人要借助笔记辅助短时记忆才能进行口译。笔记与脑记应当是互补关系,用脑记大概框架,笔记细节,重点要放在用脑记忆上面。然而很多考生会有这样的感觉:记笔记占用了听懂后面内容的时间,不记笔记听懂的内容又成了过眼云烟,难以再现。这样把笔记和脑记客观上对立起来,是很危险的;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一方面是听力仍需要提高,但主要是还没有掌握笔记的原则和技巧,常常听到什么记什么,记下了片言只语,却忽略了全局画面。建议大家在备考的时候牢记下面的笔记“六要六不要”原则。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考试口语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