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我们今天倡导的"和谐社会",其中的"和谐,,二字不只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更重要的是用"和谐"为"社会"作了定性。因此,"和谐社会"一问世,便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解决问题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中国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党派、多阶层的国家。
概括起来,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社会因素繁多、社会资源丰富的社会。然而,同任何事情都有二重性一样,"丰富,,也有二重性。不丰富,相互关系简单,容易协调;丰富了,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协调起来就难了。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中不同阶层因在改革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出现了分化和组合。首先,经济体制的变革,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人阶级逐渐在分化。就连纯粹的产业工人,也因从事不同产业,如夕阳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的工人,老工业基地与新兴产业基地的工人,劳动密集型产业下岗职工与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工人等,因职业性质的明显差异,其阶级归属感和阶级意识也有明显的差异。其次,改革以来,一部分农民进入了刚刚兴起的乡镇企业,转化为企业职工。还有一部分农民进入城市后,由于没有稳定的职业,形成了流民性质的群体。第三,知识阶层在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造就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新形象与新地位,知识经济的出现又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第四,私营个体阶层在发展壮大。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个体私营阶层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参与政治的愿望与兴趣越来越大,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有更好的外部经济环境以获取更大经济利益。第五,企业经营管理阶层逐渐凸显出来。在计划经济社会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一直属于党政干部系列,不论是国家对他们的管理、任用、评价还是他们自身的定位都是以党政干部的标准为标准。但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使得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有不同阶层存在,不同阶层之间就会有矛盾,有磨擦。比如说,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必然会使各阶层在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和预期利益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甚至冲突。有矛盾并不可怕,这也是摆在执政党面前,考验执政能力、检验执政理念、优化执政方式的难得机遇。
按照"和谐社会"理论,决定和谐的首要因素是财富的分配。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是有差别的,有时还是有悬殊的。差别不大是正常的,悬殊过大是危险的。高低悬殊必然带来不安宁、不和谐。因此,我们必须创建合理的社会分配机制,调整过高收入,反对灰色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所得税,增加利息税,扩征遗产税,在政策上适当向困难群体倾斜,千方百计壮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