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材料,是写材料的一个环节,但也有它相对的独立性。这样一来,修改材料也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要肯于修改。有的人写完材料后惜字如命,自己不愿意改,还不喜欢别人改。从某种意义上讲材料是改出来的。材料写完之后,做到先不出手,再看几遍,能改的再改一改,就像鲁迅先生所说:“一篇文章至少要看两遍,把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毛主席讲:“至少要看两遍,至多应该看他十几遍。如果粗心大意,就不懂得作文章的起码知识”。要善于改材料。改材料,不能瞎改,不能越改越糟,“豆腐一碗、一碗豆腐”,这样的修改也没什么意义。在各级机关里,有些领导不一定能写材料,但他会改材料,哪怕一字一句,改得很好。这就说明:改材料也有规律,也有学问。那么,怎么改材料呢?我掌握的原则是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由全局到局部,按这么一个思路去改。
首先要看标题。主题一定要集中。一篇材料一般只说一个问题,或者一个段落只说一个问题,一个门帘挂两个牌子就乱了,要看主题正确不正确、集中不集中、鲜明不鲜明。
接着往下看观点。观点要与主题思想有机联系,观点能够支撑主题思想,不要分两叉去,隔离开了,风马牛不相及。列观点的时候要注意防止把标题排得很整齐,而思想表达不准确,要处理好这个矛盾。
推敲完观点,再看层次结构问题。要先大后小,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局部。通常是大问题先说,小问题后说;重要问题先说,次要问题后说;全局的问题先说,局部的问题后说。
接着就是看素材。要看所用的素材是否真实,是否贴切,是不是有助于说明观点、解释情况,是否突出了个性,要把这些联系起来审视。
还要修改语言,就是话怎么说。修改语言要注意的就是文体的要求,不能写什么样的材料都一个腔调,一个语气。写理论研讨文章、学术性的文章,语言就应该理论感强一点。写领导讲话,就应该口语感强一点,说短话,通俗一些。文体不同,语言的形式、口气也应该不同。
再一个是修改标点。古人讲“断句”,一篇文章没有标点符号,断句就成了一门学问,断不对意思全反了。有的同志写文章一逗到底,最后一个句号,这影响思想感情的表达。要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要好好去研究研究什么地方该逗,什么地方该句,什么地方该分。
按照这么一个顺序来修改主题、观点、层次、素材、语言、标点,就可以把一份材料全面地修改出来。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文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