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外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因为现在的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这些环境,所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否,与这些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家庭教育失当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在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家庭的情绪、文化氛围及其背景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奠基性的影响,尤其对心理健康影响十分明显。因家庭原因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传统教育方法作祟——“棒打出孝子、出书生”的哲学,仍然深植于许多家长的心中,他们相信鞭下可以创造出奇迹,但是事实上却只创造了孩子的心灵伤痕与一大堆的心理健康问题。②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有些家庭变传统的“棒打”为过度的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娇生惯养和“望子成龙”式的强迫构成了一对矛盾。导致孩子不懂得构建物质与精神生活,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③家庭不和睦——父母之间经常处于冷漠、情感纠葛、吵嘴、打架,甚至离异,而无心思给予孩子躯体上的爱抚、生活上的照料和情感上的亲近。致使孩子健康心理、人际交往关系能力的构建出现了问题或缺陷。④父母不懂得科学教育孩子的规律——对孩子的日常生活作息随心所欲;学习教育缺乏规律和耐心;与外界交往特别是与同辈伙伴的交往隔绝等。没有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律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用脑、调节心理习惯。致使孩子依赖性强、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乃至胆小、怯懦、孤独等心理问题发生。⑤父母言行不一致——父母教育要求孩子如何如何,但在行为中却又不时表现出与对孩子要求不一致的言行来,使孩子产生心理矛盾导致心理健康问题。⑥父母在孩子身上发泄不良情绪,导致孩子心理与人格不健全。
2.学校教育的失误
学校是培养社会建设人才的基地,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教师育人艺术和教育学生的态度、方法是否得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不言而喻,不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某些教师教育学生的态度、方法低劣等等。由此而形成的教育失误,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这些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校领导方面的失误。①办学思想不端正,不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是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工夫,而是赶浪头、图虚名——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②用人不合理。不是把具有教育艺术、高度责任心以及良好教育态度和方法的教师安排为班主任,而是以主副科分类,不分青红皂白安排主科教师。由于教育艺术、教育方法上的不合理,导致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③学科任课教师搭配不科学。“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已是众所周知的心理学法则。教师也是具有个性、情感、人际亲疏的活生生的人。用科学的方法合理搭配学科教师、优化组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反之,就会起阻碍作用,甚至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2)教师方面的失误。①对学生期望不均等。期望在学生心理上会产生重要的作用一一教师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相信他们能够进步,有信心帮助他们,他们就会以积极的心态追求成长,进而取得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成绩;教师对学生抱有消极的期望——不信任,缺乏信心,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种情况在学生身上是很常见的。②不能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视个体的特长,忽视心理能力的培养,甚至区别对待或赶撵“差生”、武断评价学生的前途。这样做不但扼杀了智力发展上稍微迟一些的学生,而且使学生产生了心理健康问题或心理扭曲。③对学生的生活指导和行为矫正上的错误做法。如无视与放任自流、操之过急等。④无视教育过程的规律与方法,对学生滥施赏罚,使学生步入心理健康问题的行列。⑤不能因材施教,以身作则。⑥某些教师自身有心理或人格障碍,造成了学生焦虑、敌对、偏执及神经质等心理健康问题。
3.社会不良影响
与家庭、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相比,社会不良影响的特点在于它更偏向于直观性、形象性、潜移默化性,更能影响和迎合一部分学生的需要,因而具有更大的诱惑力。社会不良影响包括许多内容,对学生最直接的影响有以下几种:①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的影响。②不健康的网站对学生的诱惑使之心理畸形。③流散在社会上的同龄人或团伙的勾引。④其他耳濡目染的不良信息、行为的影响。青少年的信念每时每刻都在形成,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他们的感官,都在引起他们的心理及思维活动。所以心理学家认为,人所处的环境的直接影响与人的心理是永久相关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与社会学习的模仿、抄袭、认同、暗示等方式有着直接因果关系。如果教育者只重视课堂学习,而忽视了社会学习,或者社会学习脱离了课堂学习的主导作用,学生就有可能受到非认知心理的影响,而成为心理健康问题者。
4.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内因
内因即内部心理矛盾:一方面是由社会要求转化而来的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已有心理发展水平尚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二者的对立与统一,构成了青少年发展的根本动力。当这一矛盾通过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得到解决时,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就会过渡到一个更高级的阶段,这就促进了他们心理的正向发展。反之,就会步人心理发展的反面——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外部的社会要求只有转化为青少年的内部需要,才能构成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这就是说,对于成人的要求(社会要求),不但要使学生理解,而且要使他们接受,否则就不能转化为他们的内部需要。事实证明,理解了的东西不一定被接受,这一点往往是许多教育者所不注意的。所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矛盾,对于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生长、适应和发展是个体成长与成熟的三大基本心理机能,如果这三个方面的内部心理矛盾和谐,就会使个体得以健康发展。反之,就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不良局面。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