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仅仅030301考生考核使用,也就是二级学科下的社会学考生用。
806-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社会学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社会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西方社会学理论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社会学学科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社会学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西方社会学理论(90分)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6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
三、考查范围
(一)西方社会学理论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四、考核大纲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流派的背景和主要观点。
2、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旨趣及其应对的问题。
3、能运用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视角来分析相关联的中国本土社会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
(一)《论美国的民主》
研究现代民主社会的方法:社会类型比较法。托克维尔分析的“民主”的主要特点与涵义。民主如何可能走向专制,美国民主实践中,有哪些防止专制的经验。
(二)《旧制度与大革命》
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关键在于理解旧制度,尤其是中央集权的强化。旧制度中的政治自由是如何毁灭的,其影响与后果如何。托克维尔的新政治科学的要点。
二、卡尔·马克思
(一)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题。社会变迁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考察
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内在矛盾和危机。解决资本主义危机、超越现代性的途径。
(三)马克思的影响和评价
马克思社会学理论的影响;进一步的争论。
三、埃米尔·涂尔干
(一)涂尔干的基本理论关怀
19世纪西方社会转型的危机;不同思想家的应对思路。
(二)失范理论
劳动分工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后果;两种社会团结类型: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三种反常的劳动分工。
(三)职业群体与职业伦理建设
法人团体的涵义,其产生与衰落,激活职业群体的可能性。
(四)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共变法、《自杀论》的类型划分。
(五)宗教理论
图腾崇拜的涵义、社会性质及其所表明的问题。
(六)对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评价
强调社会整合与社会秩序;将现代社会理解为工业社会,从功能角度分析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其社会学方法论主张的贡献;学术影响、社会影响及其局限性。
四、马克斯·韦伯
(一)学术背景
新康德主义;德国历史主义;尼采和马克思。
(二)社会学方法论
1、区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韦伯与新康德主义的异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致性和区别。
2、价值学说
价值相关(价值关联);价值中立。
3、理解社会学
理解与解释的关系;社会行动的定义、分类;个体主义方法论;理想类型:其抽象性与经验性涵义;理想类型的方法论意义。
(三)理性与现代性
目的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区分;合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资本主义理性化过程的涵义。
(四)政治社会学
基本概念:权力、统治、纪律;三种统治类型;科层制(官僚制)。
(五)宗教社会学
四种宗教类型的划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问题、分析思路及局限。
(六)评价
韦伯的贡献;其内在的思想矛盾。
五、格澳尔格·齐美尔
(一)《货币哲学》
齐美尔思考货币的前提;与马克思唯物论解释的关系;《货币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思路。
(二)文化理论
主观文化、客观文化;现代社会的文化悲剧与出路。
(三)评价
卢卡奇、阿多诺、哈贝马斯、鲍曼对齐美尔的评价。
六、功能主义理论
(一)功能主义的思想渊源
早期社会学传统;英国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
(二)帕森斯的理论学说
社会行动理论要点;模式变量的定义、五对范畴;AGIL分析框架;社会变迁思想。
(三)默顿的功能分析
对早期功能分析假设的质疑;功能分析范式: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反功能分析。
七、社会冲突理论
(一)社会冲突理论的思想渊源
早期思想家:马克思、韦伯、帕累托的冲突论思想;20世纪前半期的冲突论思想:帕克和凡勃伦的理论。
(二)米尔斯的理论学说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的主要观点;《权力精英》研究。
(三)科塞的功能冲突论
社会冲突的根源:物质性和非物质性起因;冲突的社会作用,内部冲突与社会安全阀制度;社会冲突的正功能和反功能。
(四)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理论
两种社会模式:核心要素与基本假定;基本概念:权威、权威结构、强制性协作组合、准团体和利益团体;辩证冲突论的主要理论命题。
八、社会交换理论
(一)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渊源
古典政治经济学、人类学、行为心理学中的交换思想。
(二)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
基本概念;六个基本命题;该理论的社会意义及其缺陷。
(三)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论
基本概念;基本的交换过程;从微观到宏观的社会交换过程分析。
九、符号互动论
(一)理论背景
苏格兰伦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鲍德温、杜威的思想。
(二)早期代表人物及思想
1、库利的“镜中我”思想
“镜中我”概念;初级群体思想。
2、托马斯的情境定义分析
情境定义;情境分析;情境涵义的变化。
3、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
符号及其意义;“自我”的涵义;“主体我”与“客体我”区分;对儿童自我的形成发展过程的分析。
(三)二战后的符号互动论
1、布鲁默的总结与发展
社会中的符号互动现象;符号互动论与功能主义理论的区别;符号互动论的三个基本论断;“共同行动”概念;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原则。
2、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对两类互动形式的研究;印象管理与表演理论;相遇式互动的特点与“角色距离”概念。
3、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的主要观点;勒默特的初次和再次越轨行为理论。
4、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十、现象学社会学理论
(一)理论渊源
胡塞尔、舒茨的学说。
(二)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
常人方法学的定义、研究主题;“说明”和索引性表达;常人方法学的研究方法。
(三)彼得·伯格的社会建构理论
现实的社会建构;“疏离”概念与外化、客观化和内化的涵义。
十一、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一)语言本质与沟通理性
哈贝马斯对实证论的批判;“共识真理论”与“理想沟通情境”。
(二)理性化的悖论
韦伯的理性化理论与哈贝马斯的发展;三种世界领域的划分;双向理解模式。
(三)系统与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概念;生活世界理性化;“系统”概念;生活世界殖民化。
十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一)结构化理论
以结构二重性代替二元论,结构二重性的涵义;反思性的行动“流”;例行化的日常生活与本体性安全;系统与结构的区分;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社会变迁分析。
(二)现代性分析
资本主义社会的时空形成;吉登斯对经典三大家的清理;现代性的三大动力机制;现代性制度的多维度分析;现代性的高度发展面临的四个主要威胁。
(三)评价
社会理论的批判指向:吉登斯的观点;对吉登斯的评价。
十三、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一)学术渊源
法国社会学传统、结构主义与关系论、马克思与韦伯的学说、哲学教育。
(二)布迪厄的理论分期
结构主义色彩的人类学阶段;实践理论;符号权力理论和反思社会学阶段。
(三)实践理论
实践的逻辑;实践的紧迫性、模糊性和总体性;从规则到策略;惯习、场域概念及二者关系;三种基本类型的资本划分。
(四)符号暴力
符号权力概念;符号暴力;学术场域与权力场域的特点。
(五)对布迪厄理论的评价
围绕布迪厄理论展开的争论。
十四、米歇尔·福柯的社会学理论
(一)思想渊源和主旨
思想渊源:康德与批判哲学传统、尼采、形式主义传统、法国认识论传统和新文学;福柯关注的三个核心问题。
(二)话语的考古学
知识考古学;真理体制或真理游戏的基本涵义。
(三)权力的谱系学
传统权力理论的模式;福柯权力分析的基本思想;作为现代社会一项权力技术的纪律权力;话语鼓动作为另一种权力运作方式;权力技术与个体化的关系;治理术。
(四)自我、权力与知识分享
福柯的批判立场;实验的伦理学;启蒙与现代性分析。
(五)评价
福柯的广泛影响;围绕福柯展开的争议。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一、考查目标
主要考察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式与基本方法,同时注意对实践性内容和基本统计分析方法的考察。要求考生:
1、掌握社会调查方法的基础知识;
2、熟悉社会调查的各个主要环节,具备研究设计、资料收集和分析、调查报告撰写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能正确进行基本的社会统计分析。
二、考查内容
一、导论
(一)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社会研究及其意义、社会研究的特征、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方法论、研究方式及具体方法和技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各部分间的相关关系
(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方法论背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四)理论与研究
理论及其层次、理论的构成要素、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二、社会调查概述
(一)社会调查的概念与特征
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社会调查的方法论特征
(二)社会调查的作用
(三)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社会调查类型
(四)社会调查的基本题材
(五)普遍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六)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七)传统调查与现代调查的差别
(八)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三、选择调查课题
(一)选题对社会调查所具有的意义
(二)选题的标准及其相互联系
(三)选题的几种主要方式及具体做法
(四)课题明确化的含义及其在调查中的地位
(五)课题明确化的方法
四、调查设计
(一)不同调查目的的调查设计概念
(二)分析单位的概念、主要类型、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三)横向调查与纵向调查的概念、特点及比较
(四)调查具体方案的设计中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五、抽样
(一)抽样的概念及基本术语
(二)抽样的意义
(三)抽样的主要类型
(四)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
(五)抽样的基本步骤
(六)几种主要概率抽样方法的操作方法、基本特点及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几种主要非概率抽样方法的做法、特点
(八)如何根据公式计算样本规模,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九)哪些因素与样本规模的确定有关
(十)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之间的关系如何
六、测量
(一)测量的概念与基本要素
(二)社会测量的特殊性
(三)测量的四种层次及其特征
(四)量表的作用及李克特量表的设计方法
(五)测量的信度与效度概念、类型
(六)概念、变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七)操作化的含义、作用及其实际运用
七、问卷设计
(一)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
(二)封面信的主要内容
(三)问卷设计三大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问卷设计的具体步骤
(五)各种形式的问题及答案的实际设计方法
(六)表达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方面的几条常用规则
(七)确定问题数量和问题顺序的方法
(八)问卷设计中有那些常见错误
(九)高质量问卷有哪几条标准
(十)提高问卷设计质量的方法
八、资料收集
(一)调查资料收集方法的类型
(二)自填问卷法与结构访问法的特点比较
(三)实施个别发送、邮寄填答和集中填答方式及其优劣比较
(四)当面访问与电话访问的做法、特点及优劣比较
(五)在调查资料收集过程中还应注意哪几点
(六)调查员的条件及培训方法
九、资料处理
(一)资料审核的内容与方法
(二)资料复查的方法
(三)问卷编码的含义与作用
(四)数据清理工作的几种主要方式的含义
十、单变量分析
(一)频率分布与频数分布的含义
(二)集中量数与离散量数的含义、类型及联系
(三)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系数的计算方法
(四)区间估计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五)总体均值与总体百分比的假设检验方法
十一、双变量分析
(一)相关关系的概念、方向、强度
(二)因果关系的概念及判定条件
(三)交互分类的意义及作用
(四)消减误差比例的含义
(五)不同层次的变量间关系所对应的相关系数
(六)对相关关系的检验
十二、多变量分析
(一)详析分析
(二)偏相关分析
(三)线性回归分析
(四)Logistic回归分析
十三、撰写调查报告
(一)各种不同的调查报告类型及其特点
(二)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三)普通调查报告的结构
(四)调查报告标题的类型与特点
(五)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
(六)如何选择所评论的文献
(七)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导言、方法、结果部分通常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八)调查报告的行文应注意什么问题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