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世界史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世界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世界史基础考试内容包括世界上古史、 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五门世界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具备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世界上古史 约60分
世界中古史 约60分
世界近代史 约80分
世界现代史 约60分
世界当代史 约4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分析论述题(包括材料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40分,共160分
三、考查范围
世界上古史
一、考查目标
了解世界上古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基本史实,系统掌握世界上古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世界上古史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分析。
二、考查内容
一、原始社会
(一)人类的起源
(二)国家、私有制的产生
(三)原始社会的衰亡
(四)早期人类考古发现
(五)石器时代
(六)母系社会、父系社会
(七)金属工具的出现
(八)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的历史规律性
二、古代埃及
(一)古代埃及奴隶制度
(二)古代埃及文化的特点
(三)古代埃及历史分期
(四)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五)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六)古代埃及统一国家的重建和埃及帝国的形成
(七)希腊、罗马统治下埃及的特点
三、古代西亚
(一)南部两河流域国家的形成与统一
(二)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
(三)亚述奴隶制的发展与特征
(四)上古西亚的文化
(五)犹太教的产生
(六)波斯帝国的兴起
(七)大流士改革
四 、古代印度
(一)吠陀时代
(二)印度种姓制度的基本内容、产生原因及影响
(三)古印度列国时代的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
(四)早期佛教的产生
(六)孔雀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七)上古印度文化的主要成就
五、 古代希腊
(一)荷马时代希腊社会的经济状况
(二)公元前8—6世纪希腊向海外殖民的原因及其后果
(三)斯巴达和雅典的兴起
(四)斯巴达和雅典的经济、政治制度
(五)梭伦改革
(六)克利斯提尼改革
(七)希波战争
(九)古典时代奴隶制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十)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
(十一)伯罗奔尼撒战争
(十二)希腊城邦的衰落
(十三)马其顿亚力山大东侵和帝国的崩溃
(十四)古希腊的文化成就
六、古代罗马
(一)塞尔维斯·图里乌斯改革与罗马国家的产生
(二)早期罗马共和国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三)布匿战争的起因、经过和性质
(四)古罗马对地中海区域的征服及其后果
(五)公元前3—2世纪罗马奴隶制的发展状况
(六)格拉古兄弟改革的目的、内容及失败原因
(七)斯巴达克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
(八)屋大维元首政治的基本内容和实质
(九)三世纪危机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十)罗马帝国奴隶制经济的瓦解
(十一)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改革
(十二)早期基督教的产生和演变
(十三)古罗马帝国的灭亡
世界中古史
一、考查目标
掌握世界中古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基本史实,系统了解世界中古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世界中古史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分析。
二、考查内容
一 、世界中古史的概念、分期与主线
(一)中古/中世纪的概念与分期
(二)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东方与西方封建制的区别、封建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封建国家和宗教文化
二、亚欧民族大迁徙
(一)亚欧大陆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形成
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出现、两个世界的关系
(二)亚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
亚洲东部游牧民族的分布、秦汉时期亚洲东部的民族迁徙、匈奴西迁的经过、3至5世纪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南迁、恹哒人的迁徙、阿瓦尔人的西迁
(三)欧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
罗马周边的蛮族、古日耳曼人社会及其社会制度、蛮族入侵罗马帝国、各蛮族王国的建立、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四)如何认识民族大迁徙
三、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
(一)法兰克王国概况
(二)墨洛温王朝的兴起
克洛维的征战与法兰克建国、克洛维受洗、墨洛温王朝的衰落
(三)《萨利克法典》和法兰克人的社会制度
(四)社会封建化的发展和采邑改革
墨洛温王朝封建关系的发展、加洛林家族的兴起与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丕平献土
(五)查理曼帝国的形成及封建制的发展
查理曼帝国的形成、查理曼帝国封建制的形成
(六)查理曼帝国的瓦解
四、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与十字军东侵
(一)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
城市兴起的原因、城市争取自治的斗争、城市内部的斗争、市场、市集和贸易区、城市同盟
(二)城市兴起的历史影响
(三)十字军东侵
十字军东侵的原因、经过、后果
五、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一)英国封建王权的强化与议会君主制的兴起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英国、“诺曼征服”与英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英国封建王权的建立与强化、《大宪章》、议会君主制的形成和发展
(二)法国封建王权的发展与等级君主制的形成
加佩王朝初期的孱弱王权、法国封建王权的崛起、腓力四世与等级君主制的建立
(三)英、法“百年战争”和农民起义
“百年战争”、法国扎克起义、英国瓦特•泰勒起义、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四)走向诸侯割据的德意志
德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德意志分裂割据的根源)、对意大利和斯拉夫人的侵略、教权、俗权之争(皇帝与教皇的斗争)、“大空位时代”和诸侯对西斯拉夫的扩张、意大利的情况
(五)西班牙统一国家的形成
阿拉伯对西哥特王国的征服、“收复失地运动”、西班牙王国的形成
六、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
(一)欧洲的基督教化
(二)罗马教廷神权的兴衰
(三)东西方教会大分裂
(四)东西方教会的教阶制度
(五)罗马天主教的信仰和礼仪
(六)隐修制度及其派别
(七)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与思想
七、拜占廷帝国的兴衰
(一)拜占廷帝国存续和繁荣的原因
(二)查士丁尼时代
(三)拜占廷的封建化与帝国的衰亡
斯拉夫人入侵和帝国封建化、下层民众的反抗和“普洛尼亚”制、内外交困与帝国的覆亡
(四)拜占廷文化
文化成就与建筑艺术、拜占廷文化的影响
八、东欧的封建国家
(一)俄罗斯
俄罗斯的起源、留里克王朝与基辅罗斯、封建化与基辅罗斯的解体、蒙古的征服及其统治、莫斯科大公国的兴起、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沙皇专制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伊凡四世改革、建立“特辖区”、对外扩张
(二)波兰
波兰的建国和统一国家的形成、波兰立陶宛君合国的建立、波兰的小贵族政治
(三)捷克
捷克国家的形成和封建化、胡司宗教改革与捷克农民战争
九、阿拉伯世界的兴起
(一)伊斯兰国家产生前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危机
自然环境、阿拉伯人的社会危机
(二)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麦地那国家的产生
伊斯兰教的创立、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和宗教义务、伊斯兰教的历史作用、麦地那国家的产生、对穆罕默德的评价
(三)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与繁荣
四大哈里发时期、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
(四)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五)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阿拉伯帝国以后的西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与衰落
十、中古时期的南亚和东南亚
(一)南亚次大陆
北印度封建制度的形成、印度教的兴起、德里苏丹国家、莫卧儿帝国前期的统治、南亚次大陆的文化
(二)越南和柬埔寨
越南的独立及其对外扩张、越南封建国家的盛衰、柬埔寨和吴哥文化
十一、东亚封建国家
(一)中国
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的繁荣与流变、中外关系
(二)朝鲜
古朝鲜国家的兴起、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发展、李朝前期的封建社会、朝鲜文化
(三)日本
日本古代国家的建立、“大化改新”与封建制度的形成、“幕府政治”与封建割据、政治统一的重建、日本文化
十二、中南非洲与美洲的古文明
(一)中南非洲古文明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中南部非洲诸国
(二)美洲古文明
美洲的印第安人、墨西哥的阿兹特克文明、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南美洲的印加文明
十三、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海外扩张
(一)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资本的活跃、资本主义萌芽
(二)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的殖民掠夺
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早期的殖民掠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十四、封建专制时期的英国与法国
(一)英国
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和圈地运动、都铎王朝的专制统治与宗教改革、贸易的发展与反对西班牙的斗争、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统治的开端
(二)法国
16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法国的专制统治和意大利战争、宗教改革和胡格诺战争、亨利四世的内外政策、黎塞留和专制政权的加强、路易十四的封建专制统治
十五、欧洲文艺复兴
(一)5至15世纪的西欧文化
(二)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和人文主义
(三)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
(四)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作用
十六、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
(一)15至16世纪初期德国的经济状况
(二)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
(三)德国的宗教改革
(四)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
(五)欧洲各国的宗教发展和天主教的反动
十七、中古后期的西班牙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一)中古后期的西班牙、16世纪西班牙经济的发展、查理一世的统治、腓力二世的国内外政策、西班牙的衰落
(二)尼德兰革命
尼德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西班牙对尼德兰的反动统治、尼德兰革命的爆发、游击战争和北方起义、根特协定与南方起义、南北分裂和联省共和国的诞生、独立初期的荷兰
世界近代史
一、考查目标
掌握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基本史实,系统了解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世界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分析。
二、考查内容
一、封建末期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二、理性时代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二)唯物主义哲学
(三)理性政治学说
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三)法国大革命
四、绝对君主制和开明君主制
(一)绝对君主制的建立和发展
(二)开明君主制下的改革
五、早期民族独立运动
(一)美国独立战争
(二)拉丁美洲各国的独立战争
六、殖民活动、商业战争和拿破仑战争
(一)资本主义早期殖民活动
(二)商业战争
(三)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会议
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英国
(二)法国
(三)美国
(四)德国
八、19世纪前半期的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
(一)19世纪20至30年代欧洲的革命运动
(二)英国第一次国会选举改革
(三)法国和德国的民主运动
(四)1848年欧洲革命
九、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
(一)英国的自由主义改革
(二)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改革
(三)美国内战
(四)德意志的统一
(五)意大利的统一
(六)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七)日本明治维新
十、西方世界的海外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列强的海外扩张
(二)维也纳会议后的国际关系
(三)近代殖民主义双重历史作用的初步体现
(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十一、欧洲的社会政治思潮
(一)保守主义
(二)自由主义
(三)古典政治经济学
(四)德国古典哲学
(五)民族主义
(六)实证主义社会学
十二、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早期工人运动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三)第一国际
(四)巴黎公社
十三、民族运动的高涨
(一)爱尔兰和波兰的民族运动
(二)印度尼西亚和伊朗的反抗斗争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
十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三)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十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政治形势
(一)自由主义、专制主义、军国主义的交错
(二)政治民主的发展模式
(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道路
十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
(一)列强瓜分世界
(二)资本输出与殖民世界
十七、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的演变
(一)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
(二)反理性主义哲学
(三)社会科学的新发展
十八、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工人运动
(二)第二国际
十九、新型民族运动的兴起
(一)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
(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三)亚洲的觉醒
二十、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前的国际形势
(二)大战的进程和结局
世界现代史
一、考查目标
掌握世界现代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基本史实,系统了解世界现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世界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分析。
二、考查内容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帝国主义的最终形成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爆发与性质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其结局
交战国家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军事技术的发展、1914—1916年大战前期的进展、1917—1918年大战的转折及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历史背景、俄国社会历史的特点及其对十月革命的影响、十月革命的过程、列宁《四月提纲》对十月革命进程的影响、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二)德国十一月革命
德国革命的背景、德国十一月革命的进程、魏玛共和国的建立、魏玛宪法、卡普暴动
(三)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匈牙利革命的经过、特点及及其失败原因
(四)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
共产国际建立的历史背景、列宁世界革命的理论、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
三、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成果、苏联的建立、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联共(布)党内斗争的派别与时间、党内主要争论问题
(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苏联的对外政策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其历史功过、苏联对外政策
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苏俄“和平法令”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巴黎和会上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和会的基本政策、德国问题及凡尔赛和约、俄国问题对巴黎和会及凡尔赛和约的影响、凡尔赛体系的本质与历史地位
(二)华盛顿会议
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华盛顿海军会议、华盛顿会议的影响与后果
(三)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的组成与原则、国际联盟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战后初期和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一)美国
美国1920年大选与哈定政府的内外政策、柯立芝繁荣的表现与潜在矛盾、20年代美国社会政治的特征
(二)英国
英国20年代经济特征、大英帝国殖民体系的瓦解的表现、第一届工党政府主要政策及其本质、1926年大罢工的过程及结局、1926年帝国会议与威斯敏斯特法的历史意义
(三)法国
20年代法国的经济与政治
(四)意大利
意大利战后初期工农运动高涨的形势及其特点、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法西斯主义夺取政权的经过与原因、20年代意大利的经济、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及其政策、拉特兰条约的内容及其作用
(五)日本
世界大战对日本的影响、20年代的日本经济、政党内阁的建立及其政策、“币原外交”与“协调外交”的异同点
(六)20年代的国际关系
热那亚会议、拉巴洛条约、德国赔偿问题与道威斯计划的实质、鲁尔占领、杨格计划、德国经济复兴、洛迦诺公约、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
六、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一)中国国民革命的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运动和北伐战争、工农武装革命和抗日民主运动
(二)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的影响、国大党概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进程及主要事件、甘地与甘地主义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三)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土耳其的影响、土耳其民族独立战争的进程及主要事件、凯末尔主义与世俗革命的主要内容、评价凯末尔与凯末尔主义
七、3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表现和历史影响、各国寻求挽救危机的道路
(二)英法的衰落
英法经济危机及其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三)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美国经济危机的状况与特点、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新政措施及其效果、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经济危机与魏玛政体的衰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其原因、性质、纳粹政权统治下的德国内政与外交政策
(四)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化与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日本经济危机下的社会状况、日本军部上台的原因及法西斯专政形成的经过、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外交政策的发展及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八、30年代的国际关系
(一)日本侵华与列强的对日绥靖政策
日本侵华战争的经过及主要事件、列强的对日绥靖政策
(二)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与英法美的政策
德意侵略扩张的主要目标、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的实质与影响、美国对西班牙内战的政策、西班牙内战对国际形势的影响、德意日轴心形成的过程、德国吞并奥地利、英法的绥靖政策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英法苏三国谈判的经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及影响
九、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战争初期的经过
大战爆发、大战初期的苏联外交政策、法兰西战役的经过与主要事件、不列颠之战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法西斯集团扩大侵略战争的史实
(二)战争的扩大和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苏德战争爆发的经过与主要战役、珍珠港事件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继续向南扩大侵略战争、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三)战争的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北非战役、意大利投降的经过、太平洋战场的变化、德黑兰会议与开罗会议的主要内容、结果与意义
(四)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苏联战场的胜利反攻、诺曼底战役的经过、开辟第二战场的意义、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德国投降的经过、波茨坦会议的内容及意义、日本投降的经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
世界当代史
一、考查目标
掌握世界当代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基本史实,系统了解世界当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世界当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分析。
二、考查内容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新格局
雅尔塔体系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二、冷战的开始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的开始
战后美苏大战略、战后美英与苏联对立的加剧、东欧与巴尔干问题、土耳其和伊朗问题、凯南及其理论、八千字电报、苏联行为的根源、遏制理论、铁幕演说、《克利福德报告》、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与德国的分裂
(二)两大阵营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国主导下的大西洋联盟的形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西方世界性军事条约网的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三)冷战在亚洲:朝鲜战争
三、战后初期至5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一)美国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总态势、战后历届美国政府的施政纲领、杜鲁门政府“公平施政”、艾森豪威尔“中间道路”、战后美国政治中的反共逆流、黑人民权运动
(二)日本
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日本经济的恢复、战后日本的社会政治生活、旧金山体制的建立、《对日和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日美行政协定》
(三)英国
工业国有化、福利国家、“三环外交”
(四)法国
战后初期法国的基本状况、戴高乐政府的政策、企业国有化和国家对经济的计划调节、戴高乐主义
(五)联邦德国
战后联邦德国政治、阿登纳时代、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艾哈德经济改革、联邦德国“经济奇迹”、战后联邦德国外交、哈尔斯坦主义
(六)意大利及北欧诸国
四、二战后初期至50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二战后苏联的经济与政治
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战后初期苏联的政治社会状况、斯大林体制、列宁格勒案件
(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
(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朝鲜人民抗美战争的胜利、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和越南人民抗法战争的胜利、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发展
(四)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成就和特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东南亚民族解放运动、印巴分治和三次印巴战争、蒙巴顿方案、西亚民族解放运动与巴勒斯坦分治、第一次中东战争、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埃及七月革命和苏伊士运河战争、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第三世界的兴起、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
五、冷战与两极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态势的演变
赫鲁晓夫“三和路线”、第二次柏林危机、戴维营会谈、肯尼迪“和平战略”、古巴导弹危机、尼克松主义、欧洲缓和
(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的分化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及其活动、欧美、日美关系的变化、戴高乐的独立自主外交、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英美特殊关系的结束、日美关系的变化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苏南关系、苏共二十大的影响、波匈事件、中苏同盟的破裂、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经互会和华约内部矛盾的加深
(四)从“新冷战”到“新缓和”与两极格局的终结
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战略与美苏“新冷战”、“战略防御”计划、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苏东剧变与冷战结束
六、20世纪60-9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一)美国
美国经济的衰退与社会危机、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新左派运动、反战运动、反正统文化运动、美国社会经济政策调整与改革、肯尼迪“新边疆”、约翰逊“伟大社会”、尼克松“新经济政策”、“新联邦主义”、“水门事件”、越南战争、里根“新保守主义”
(二)西欧和北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病”、撒切尔主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北欧诸国
(三)日本
日本经济的发展与问题、日本社会经济的调整与改革
七、20世纪中后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挫折
(一)苏联经济社会的发展
赫鲁晓夫时期的政治与经济、苏共二十大和“秘密报告”、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新经济体制”
(二)东欧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改革
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改革
(三)苏东剧变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新思维”、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东欧剧变、苏东剧变的教训及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
八、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
(一)民族独立国家的经济
民族独立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成就、民族独立国家的不平衡发展与类型、印度经济的发展
(二)民族独立国家的政治生活
印尼“九·三○”事件和伊朗“伊斯兰革命”、非洲国家政治体制的变更、拉丁美洲国家人民的反美反独裁斗争
(三)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
东盟的建立与发展、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南南合作的发展、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冲突
(四)中东战争与中东和平进程
中东战争、中东的和平进程
九、冷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局势
(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三)冷战后世界争取和平与合作的历程
十、20世纪下半期的科技、经济与文化
(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新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与特点、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
(二)当代世界经济现代化进程
经济现代化与全球化、经济发展与世界环境问题
(三)20世纪下半期的文化
哲学社会科学、文学、影视艺术、网络文化、文化多元性与现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