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中实践决定认识分为四个方面:(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四个方向的选题也是五花八门,经常让考生在众多答案中迷失,无法快速准确地找出正确选项。那么如何去辨别这四个方向的命题规律,如何迅速地锁定正确选项就成了我们今天关注的重点。
先看一下两道题的对比。
1.(单选)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尝一尝,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单选)要想知道梨子是不是酸的就尝一尝,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两个极其类似的题干,如何辨别正确选项呢?
首先我们先复习一下实践决定认识的相关知识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而就一个人的知识来说,一部分是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即来源于直接经验;另一部分是从书本和他人那儿学到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遇到新的情况,向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促使人们进行新的探讨、研究,并不断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从而推动认识向更深更广发展。实践的发展还不断给人们创造新的认识工具和其他物质条件,克服和弥补人的感官的不足。同时,人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记忆、想象、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为人类造福。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离开了对实践的指导,认识不为改造世界服务,认识就是空洞的,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4)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是否正确,不依主观感觉而定,而要依实践的结果而定。
然后我们回到之前的两道题。
第一题说的是“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尝一尝,体现了”什么。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几千年前,江湖河泊里有一种双螯八足,形状凶恶的甲壳虫。不仅偷吃稻谷,还会用螯伤人,故称之为“夹人虫”。后来,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壮士巴解督工,夹人虫的侵扰,严重妨碍着工程。巴解想出一法,在城边掘条围沟,围沟里灌进沸水。夹人虫过来,就此纷纷跌入沟里烫死。烫死的夹人虫浑身通红,发出一股引人的鲜美香味。巴解好奇地把甲壳掰开来,一闻香味更浓。便大着胆子咬一口,谁知味道鲜透,比什么东西都好吃,于是被人畏的害虫一下成了家喻户晓的美食。大家为了感激敢为天下先的巴解,用解字下面加个虫字,称夹人虫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夹人虫,是天下第一食蟹人。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状可怕,丑陋凶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确实需要勇气。回到此题,梨子的味道不是猜测的,只有真正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梨子的具体味道,正所谓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所以第一题应该选择A选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题的叙述很巧妙,问的是“梨子是不是酸的就尝一尝,体现了”什么,我们仔细对比它和上一题的区别,他多了一个“是不是酸的”的修饰语,这里暗含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我们已经有了认识,那就是梨子“是酸的”或者“不是酸的”,那到底梨子是不是酸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去“尝一尝”,也就是去用实践检验它的味道。认识是否正确,不依主观感觉而定,而要依实践的结果而定。所以第二题选择D选项。
总为言之,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出题也较为灵活,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深刻理解知识点的内容,再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区分这四个方面的不同。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