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坏了生态平衡就会使人类社会受到到自然规律的惩罚,这说明()。
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的发展
B.人类对自然规律是无能为力的
C.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重要影响
D.人和自然界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或对立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存在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不同影响,如沙漠地带和江南水乡的社会发展有显著不同。但是,这种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A项夸大了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故说法错误。B项仅承认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却否认了人在自然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说法错误。D项夸大了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忽略了二者的统一,说法错误。本题题干强调了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而生态环境属于社会存在范畴,题干表明生态环境即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C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在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根据对物质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的不同,可以将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客观实在性是其唯一特性。故本题答案选A。
3.规律的客观性体现在()。
A.是不可认识的
B.是不可利用的
C.是没有主观意志参与的
D.是可以认识、利用,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此可见,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因此,A、B、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4.请指出下列哪个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
A.哲学B.道德
C.政治法律观点D.政治法律制度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及设施,可以分为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其中,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军队、警察、监狱、法庭、政治部门等设施。思想上层建筑即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体系。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因此,D符合题意,A、B、C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故本题答案选D。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斗争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自己的哲学框架中,创立了科学的哲学体系,经受实践的反复检验,并用来指导人类解放自己、改变世界,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故本题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