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立秋已过数日,“秋老虎”威力不减,上周以来持续的闷热天气让高温津贴话题再次引发关注。现行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但据调查了解,仍有不少高温作业人员并未领取到属于自己的高温津贴。为何高温津贴总是遭遇执行难?人民日报报道:8月10日,当日预报最高气温为33℃,潮湿闷热的天气让很多市民直呼“热得受不了”。下午3点,记者来到丰台区方庄南路某建筑工地,几名工人正在蓝色围挡内施工。“我们干活干这么久了,还没有领到过高温津贴。”据工人师傅介绍,他们此前并未领取过高温津贴,尽管也知道自己可以享有此项权利,但他们也不知道应该向谁申请这项补贴。
“我们每天工作10小时,早上是从7点开始到中午12点,下午从2点工作到晚上7点。工地上会给准备绿豆汤、藿香正气水这些东西,但补贴是真没有。”这名工人无奈地笑了笑。
据记者探访了解,除这些建筑工人外,很多露天停车场的管理员同样也没有享受高温津贴。在朝阳区一处露天停车场,两名身穿黄色工服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自己没有听说过高温津贴,工资里也没有这一项。
除了像建筑工人这样的传统户外作业人员外,对于像快递员、送餐员这样的新型户外作业人员来说,领取到高温津贴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我早上得六点半起床,七点半提货,八点半开始送货。”一位快递员告诉记者,他通常在晚上七点半下班,这意味着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是至少十个小时,即使是中午,他们也得送货,一般下午1点半送完货物,然后在两点的时候回网点吃饭,三点半继续工作。这位快递员表示,自己已经在公司工作了近三年,从未领取过高温津贴,也没有听说过有其他的防暑降温福利。
此外,某外卖平台的送餐员表示,他们同样也没有领取到高温津贴。“就是上个月给我们每人发了两瓶藿香正气水。”“出门在外打工的,哪里会讲究那么多。”
当然,在有些企业,情况也有所不同。一名京东送货员告诉记者,公司每年夏天会给员工发放高温津贴,此外冬天也会发放防寒补贴,标准是每人每月300元,一年一共会发放6个月。
另一家外卖送餐平台的送餐员则表示,自己今年虽然领取到了高温津贴,“但没有去年多了,今年公司说是按照每人每月180元的北京市最低标准发放的。”该送餐员介绍,去年夏天,公司是按照每单8毛的额度给发放高温津贴,“这样算下来的话,一个月就能领到差不多500元的补贴,相比之下,今年的补贴就少多了,但好歹还是给发了。”据该送餐员介绍,今年入夏以来,公司迟迟没有发放高温津贴,后来经过大家集体反馈后,公司才告知称今年将会按照北京市最低标准发放。
【题目】
现行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但据调查了解,仍有不少高温作业人员并未领取到属于自己的高温津贴。对此,你怎么看?
【题目解析】
随着高温浪潮席卷全国,很多工作岗位更是酷热难耐,虽然《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应该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但是不少高温从业人员并为领取到属于自己的高温津贴,这也反映出该办法在落实时并没有引起重视。
之所以《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没有引起重视,导致高温从业人员没有获得津贴,一方面是由于宣传普及不到位,很多高温从业人员并不知道可以领取这项补贴,而用人单位对于高温津贴发放的具体标准及天气条件等也不清楚,比如温度达到多少度应发津贴,哪些岗位应该享受这一待遇等等;而另外一方面,各地现行的高温津贴标准并不算高,客观来讲,涉及的金额并不是很高,因此也无法引起用人单位足够重视。此外,劳动者在面对用人单位时大多较为弱势,不会合理主张自己的权利,即便知道有高温津贴一说,单位不给,自己也不好开口去要,也是导致高温津贴执行难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管理办法不同于法律,不管是在监管上还是处罚上,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就让《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变成了一纸空文。
为了能让越来越多的高温从业这拿到高温补贴,体现人文关怀,主要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立法,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与《劳动法》相结合,落实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的监管责任,同时完善制定津贴发放的标准,同一数额,规定发放时间;第二,加强普法教育及宣传,让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及时发放津贴,同时也要让从事高温工作的劳动者们知晓津贴发放的具体标准,同时增加检举途径,通过电话,邮件,各市民心网等多种方式让高温工作这可以进行举报。第三,加大对于不发迟发高温津贴用人单位的处罚,提高违法成本。通过这些措施才可以让高温工作者更舒心的度过高温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