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审查司机身份、要求“下架”优惠、按非法营运查处……2016年4月,深圳、广州、杭州、上海等地密集对网约车开展整治。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约车属于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但却是相对高端的公交服务,不是说应该让每个人都能打得起车。公交地铁才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服务,把网约车当成代步工具的定位有问题。这番言论一经报道,就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有出租行业人士表示支持这种观点,但也有许多媒体对此发表了不同意见。网约车的身份定位问题,再次引发舆论场上的唇枪舌剑。
深度解析
[综合分析]
观点剖析
管理部门的上述表态引发争议是必然的。网约车在目前的定位并不能单一而论,而是要看选择的参照系。比如单在网约车系统内部,就有专车、拼车、快车、顺风车等不同的价位模式,它们本身就有高端非高端之分;而与公交车、地铁等相比,网约车属于高端,且也远未成为市民的“基本出行方式”。更何况,基于对手机打车软件的硬件要求,网约车还有着明显的目标人群的区隔。就此而言,担心网约车的定位出现问题与事实不符。
网约车的利与弊
网约车是共享经济的代表,它通过互联网整合零散资源,在陌生人之间实现共享,提高了工作和生活效率。这种共享特点是开放式、低门槛、有效服务,这是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给群众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和改善,是社会物质文明迈向新时代的标志之一。
当然不可否认,网约车所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有:网约车平台把关不严,车主素质良莠不齐,“补贴大战”引发的恶性竞争,司机与车辆信息不实,出租车群体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侵犯等。这种便捷和廉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形式,迅速对传统的出租汽车服务行业甚至中短途交通运营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也成了近年来各地城市交通服务业中最具争议的一个新型商业模式。
结论启示
站在管理部门的角度,要理解网约车的存在合理性和其定位,还是要回到分享经济的本质上来,相关的管理规定也只能从促进分享经济的角度才能够充分符合市场的期待。
实质上,网约车发展也是观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切口——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都必须用好。
[参考对策]
对待网约车既不能一放了之,也不能一禁了之。一放了之,是管理不负责任的表现;一禁了之,是背离市场规律的表现。这两者皆不可取,唯一正确之道就是“鼓励+规范”。
总结:
一方面要给网约车提供一个公平法治的市场准入环境,让其自身接受市场优胜劣汰的检验;出台针对网约车的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要针对市场的先天弊端,对网约车进行正当合理适度的监管,维护公众权益,在驾驶安全和客运服务上下足功夫,站在乘客需求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使新业态切实能除旧革新,保持健康有序运转保证其健康发展。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