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群殴、羞辱、拍视频、网上传播……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2016 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 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通知》指出,要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 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
影响:
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一些学生在校园习惯于恃强凌弱和丛林法则,将来到了社会上,他们就会变本加厉,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而那些受尽欺负的学生,所遭受的精神伤害及留下的心理阴影,将可能伴随他们一生。如果学校培养出这两类学生,那就是教育的失败,是对社会不负责任。
分析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缺位,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能否成才关键在学校,在孩子成长方面出现重智轻德的价值取向,对孩子过度溺爱,造成其骄横、逆反、任性的心理。
二是学校管理缺失。部分学校仍然坚持应试教育理念,存在重分数、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即使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参与打架斗殴,也会觉得情有可原。
三是社会引导缺乏。当前一些文学作品和影视传媒不断渲染情色、暴力、血腥气氛,容易让学生身陷其中甚至盲目模仿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最终转变为校园暴力。
四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部分后进生相对集中到薄弱学校,管理跟不上,这也是为何职高、职专校园一再成为施暴场所的问题所在;
五是法律与制度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宽纵,对已经具有行为偏差的学生缺乏矫正办法,教育丧失惩戒功能。
[参考对策]
专家提出如下对策:
第 一,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让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缺位。在青少年人生观与世界观建立的宝贵时期,真正关心他们的需求,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亲情的 抚慰。学校教育也是如此,应当真正关心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正视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加强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法制和规则教育,改良功利教育的土壤,让学校 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在校园中营造平等、友善的文化氛围。
第二,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干预。法治社会的发展会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法 律法规的设立是保护青少年的利刃,很多欧美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凌霸法律,惩戒校园暴力行为有法可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校园欺凌的法 律法规更应该从细化类别,惩处措施等方面深化,真正将法规的作用发挥到校园的角角落落。
第三,传播社会正能量,校园欺凌零容忍。观念意识的 转变是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的方法,目前最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校园欺凌从放纵到“零容忍”的观念转变,从根本上依法依规从严治理。放纵轻微、微小的或者比 较普遍的欺凌行为,就会导致恶劣大事件的发生。防微杜渐,营造对欺凌零容忍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才是当务之急。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