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对公民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爱国,具体应该爱什么呢?从一般意义上说,国家包含着三大相互依存的要素:以土地山川为基础的空间实体、以共同历史和血缘联系为基础的社会群体、以思想文化和典章制度为基础的精神文化实体。这三大要素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爱国的含义也因此具体而切身。
爱国就要爱国家的领土。领土是国之为国的根本,是国民生存生活的物质依托。一旦失去领土,国民便失去了生存繁衍的基本条件。爱国就要爱国家的每一寸土地,保护国家领土免受外敌入侵。自古以来,每当遭受外敌入侵,中华儿女都会奋不顾身去保家卫国,面对侵略者的铁蹄与利刃,寸土不让、寸土必守、寸土必争,展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除了要保护国家领土免受外敌入侵,还要珍惜、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它。当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生态环境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土壤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破坏现象大量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将眼光放长放远,约束私欲,承担责任,遵循自然规律,善待国土、资源和环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爱国就要爱自己的同胞。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爱国必然意味着爱人民、爱自己的同胞。从这个意义上说,爱祖国和爱人民是有机统一的,爱人民是爱祖国的具体体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特别是近代以来共患难、同甘苦的经历已将各族人民凝聚为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是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在世界舞台上中国人永远是一个整体。因此,爱国绝不是抽象的,而是要从爱自己身边的同胞做起。在我国,每当一个地方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其他地方的人就以各种方式自觉救助受灾同胞。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就是爱国的表现。中华文化一直提倡仁者爱人、博施济众,强调和衷共济、守望相助。从基本要求来说,爱同胞关键是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尤其是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能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从较高要求来说,爱同胞需要做到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也成就他人。
爱国就要爱我们的文化和制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世界文明古国中,唯独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而从未中断,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有着不断革故鼎新的坚韧生命。许多外国人认识中国,就是从认识中华文化开始的。因此,爱国就要爱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当前,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我们既要选择和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又要增强文化自信尤其是价值观自信,扞卫国家文化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是文化的固化,也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探索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爱国必然意味着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当前,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