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广东佛山的龙女士,手机明明放抽屉里充电,3小时却消耗了23G流量。最后手机被停机,龙女士为此要支付1100多元上网流量费才能正常使用。让人不解的是,中国电信虽有通过短信提醒当事人,但为何不直接进行断网处理?运营商现在的政策是,除非当事人主动申请,否则套餐外流量计费达600元后不再计费并免费使用至15G后关闭数据网络。我还特意打电话询问中国电信客服人员,除了重申上述政策,对方还表示,只要流量超出用户套餐流量的80%,就会进行短信提醒。那么,为何龙女士的手机超过15G未停机,而且还要支付1100多元上网流量费?按照相关政策,运营商显然违反了对用户的承诺。龙女士完全有理由据此进行申诉和维权。
即便处理投诉,运营商也是看人下菜碟,甚至有挑软柿子捏的倾向。媒体报道,重庆一联通用户手机异常,一天跑了近1G流量,投诉客服后,却得不到合理解释。后来,客服人员赔偿了他80元话费了事。流量超出后,有人要多交钱,有人反倒能得到赔偿,岂不怪哉?这让人感叹,有些时候并非因为超流量原因不同,而在于用户会不会“闹”。这恐怕仍然是运营商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量,而不是真正按规则办事。这样做不仅对用户不公平,也有损运营商形象。
撇开运营商政策本身,用户只要购买套餐流量,就和运营商确定了服务内容。那么,一旦超出套餐流量,运营商不仅有义务告知用户,也有责任中止服务。这就像有人购买了一斤肉,摊贩称多了重量,要么咨询消费者是否多付钱,要么就把肉割回去。这是最基本的市场交易原则。所以,运营商在流量超出后不告知用户或要求用户多交钱,都是没有道理的,有违市场契约精神。何况,用户流量使用完就断网,并不存在任何技术难题。
一句话,解决类似纠纷很简单,断网即可。除非用户主动打电话申请继续使用,否则视同这个月上网服务中止。运营商不这么做,就是在给消费者挖流量陷阱。
4G网络刚推出的时候,曾有网友戏称“睡觉记得关4G,要不一觉起来,房子就是运营商的了。”随着4G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各运营商的上网费用大幅下降,特别是在10月份开始执行的“当月流量不清零”政策,让重度手机用户仿佛看到“放心玩耍”的美好愿景。
愿景虽好,现实却很残酷。其实,从10月1日,各大营运商执行“当月流量不清零”的规定之后,就有不少消费者投诉,说10月手机上网流量“走得快了”,“平时一个月的流量半个月就用完”,怀疑运营商搞鬼。缺乏流量统计专业技能和设备,消费者的怀疑只能是怀疑。然而,流量监管领域不应成为真空状态,更不能沦为垄断市场的三大巨头监守自盗的“后花园”。
缺乏市场竞争是流量停不下来的根本。目前,电信、联通、移动三家运营商同属工信部,彼此之间虽然是竞争关系,但是其天然垄断地位和同出一门的体系,使得他们彼此很难开展有效的竞争。因此,当偷跑流量的不当行为成为行业潜规则,本应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消费者体验”,在缺乏有效竞争的环境中,显得无足轻重。也难怪有消费者抱怨,选择运营商不是选谁最优秀,而是选谁不那么差劲。
盈利模式单一是资费降不下来的原因。虽然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强调要“提速降费”,但拖到10月份才出台的“流量单月不清零”政策,怎么看怎么像应付差事。近些年,随着互联网wifi和智能电话的普及,消费者单纯的语音通话费和信息自费逐年下降,流量资费成为运营商营收的重要领域。
让偷跑的流量停下来,或者说消除消费者关于流量“跑得快”的质疑其实并不难,引入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由运营商发布与计费后台互通的流量统计客户端都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作用,然而,不推行深化改革、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从消费者利益考虑的电信市场,画的饼再漂亮都是“然并卵”。
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流量被偷事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要求: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流量被偷事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一、运营商违反了对用户的承诺,对超出套餐部分的流量不采取任何措施。二、运营山看人下菜碟,不按规则办事,对用户不公平。三、运营商违背契约精神,给消费者设置消费陷阱。四、流量监管领域处于真空状态,无法实现对运营商的有效监督。五、缺乏市场竞争,三大运营商垄断流量市场。(150字)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