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防伪标识对消费者来说很重要,可以说,因为消费者缺乏必要的专业鉴别知识与技术,防伪标识已经成为消费者判断商品真伪的重要依据。如果这个重要依据本身就是假的、不防伪的,那么消费者只会更“揪心”。2016年以来,广西、湖南、江苏、安徽、广东等地查获多起通过假冒的防伪标识,制售假货的案件,涉案金额动辄逾亿元。
【标准表述】
当前的防伪标识市场乱象频频发生。假冒防伪标识本身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部分不法商家申请了400、800验证电话,同时建立了专门配合防伪标识查询的网络系统,甚至有些还印上“中国防伪协会监制”字样;而对企业而言,只需花些钱就能够买到上万枚定制标签,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企业便可能走歪路。
防伪标识市场的乱象产生的根源有:在监管上,由质检总局颁发的防伪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数量仅为300多家,但全国有超过5万家企业从事防伪印刷业务,其中大量存在的小作坊,则处于监管的盲区,扰乱着市场秩序;在法律上,我国现行管理防伪标识的依据,仅有国家质检总局2002年发布的《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而这,还仅是管理办法,并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性。
【具体措施】
第一,要明确部门的监管责任,将责任砸实,减少监管盲区。要在源头上对生产企业进行“闭环监管”,在质检、工商、公安等监管部门要加强协作,进行全流程的生产和流通监控,确保防伪产品的技术和品质安全,对违规制作、销售防伪标识的给予严厉打击;同时要普及消费教育,让中国足彩网的消费者提升消费维权水平。
第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要有法可依。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标签防伪问题才可能得到根本的治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