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养成“反刍”习惯 提高复习效率
一、重视基础积累
许多知识概念不作为考试要求,高考复习也不必在概念方面多费时间,识记类题目,如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甚至包括课外古诗文名句,没有必要作为复习重点加以系统整理。这方面的很多知识有赖于多年来的长期累积,不能指望高三阶段进行恶补来完成,这样做的结果也往往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所以,不妨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课内背诵篇目都必须做到烂熟于心,而且保证书写无误。
2、必要的诗词曲常识,比如诗歌的押韵、体裁、题材、对仗、典故、语言风格等要有所知晓,能够辨识。
3、掌握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侧面烘托、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是常见的考题,这些概念切忌张冠李戴。
4、必要的文言知识积累。包括一定量的实词、常见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倒装句式等等,要做到能够识记、辨识与运用。
二、养成“反刍”习惯
阅读题最主要复习任务就是将自己平时的练习错误加以整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这种方法说来简单,但真正落实到实际学习中并不容易,很多学生忙于应付高三大量的作业,到处奔波家教补课,却无法静下来自我反思。结果,很多应该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成了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复习效率低不仅由于学科特点,也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如果你也尝试“反刍”的话,请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细读文本。无论日常练习与考试,很多失误是由毛躁造成,几乎所有的题目都是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回答,这是语文考题的一般要求,不能置之不顾。不认真审题,不细致阅读文本,想当然答题,匆匆地落笔,结果造成无谓的失误。所以,要调整好自己的考试心态,做阅读类试题时有可能遇到信息陌生度较高的文本,有些同学可能产生焦躁情绪,其实,很多试题只要你静下心来细读原文,根据你所读懂的内容推测读不懂的内容。不难理出头绪,找准答案。
2、吃透考纲、考点。只要平时能有意识地将每一道试题与考纲中的考点对应起来分析,形成习惯就会分辨这道题的考点所在,那么,也就知晓自己在哪些题型、哪些考点上相对薄弱,才能真正有目的地去强化巩固,否则,盲人摸象,做无效重复操练,不能抓住问题要害,只能使自己愈加急躁。
3、梳理答题思路。高考阅读题一般而言总有它的答题思路所在,这是复习训练的常规动作,一般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聪明的学生应该更进一步,明辨不同题型的答题要求及答题思路,当你看到开头段的作用时,你就想到可能的答案是:“总起全文”、“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明白题干中“目的”、“意图”与“主旨”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在文中的意思”不同于“表达作用”等;经常捕捉你答题中遗漏或者不足之处;对吃不准的问题要尽快解决;要善于发现老师讲课内容的不足与参考答案的破绽。这样的自我梳理才是一种主动学习的策略,也是最高效的复习策略。
三、充实你的作文
有人说作文无法复习,这种观点固然有道理,因为作文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长期养成的结果,但是,如果因此忽视作文的考前准备那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需要一定的过程,见效是比较慢的,但是要把一篇文章写得好一些,比如内容充实一些,思路清晰一些,将自己的作文成绩提高一个档次也不是什么难事。写作基础差的考生尤其要重视考前准备,平时作文水平平平的考生没有充分准备就别指望高考中有理想的发挥。
1、重视审题训练。现在高考都是以材料作文为主,一旦审题失误,则损失惨重。所以,审题过程中要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不要受材料中的枝节问题所干扰。为了防止偏题,还有必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文章展开部分首先就要对原材料作理性分析,在行文过程中反复扣题(也即反复照应原材料中“关键词语”
2、要养成不断积累作文材料的习惯。所谓作文的新,就一般考生而言,很难在立意、语言、构思方面出新,而是材料的推陈出新。要对已有材料分门别类调整归档;拓展选材范围,不要局限于名人轶事、名人名言,还可以增加自然现象、谚语成语、精彩片段,不断充实新颖的材料;要有温习的习惯。还要你积累的作文材料尽可能用到写作中去,充实你的作文内容,没有运用材料的习惯,不会调动你的积累,进了考场也激发不出你运用新材料的意识;即使你已经熟记的新颖材料,也要尝试用更好的语言来表述,使文章显得更鲜活。
3、熟练掌握一种作文思路。最好的办法是收集自己以往写得较为满意的作文 (也可以借鉴他人作品),选取你最擅长的行文思路,如由自然到人生、由历史到现实或者分论点的写法等,思路越简洁、越便于操作越好。在此基础上进行编写作文提纲的训练,得以强化巩固。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