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网友“@宇宙超级无敌美鸡腿”拍到感人一幕,她将照片发到微博,说:自己一边拎着盐水袋一边还要忙着帮病人开门、拍片,这位医生小哥是我这辈子见过最敬业的医生了,看得我眼泪都要来了。
据说这一“最美拍片哥”是宁波市白沙街道社区医院的普通医生,他拎着吊瓶坚持上班的图片,已经在微博上被赞成一片了。从中我们不仅看见医疗战线上默默奉献的一群,也看到和谐的医患关系本该如此。
其实这样感人的事迹每天都在发生,只是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紧张的医患关系下,一些极端事件和“医闹”会被放大,而像“最美拍片哥” 这样的甘于奉献好医生往往默默无闻。譬如医生的白大褂,沾上污点就会显得的特别醒目。因此当“最美拍片哥”得到夸赞时反而有点“害羞”,称“自己的付出被患者们理解,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心里很感动,觉得带病上班也值了”。
当下医患关系是一个难解的结,问题不在于科学技术不发达。科学技术虽然是生产力,但不能替代信仰和道德。医生是“DOCTOR”(博士),但博士的最高荣誉是被尊为“PH.D.”(哲学博士)。换句话说,高尚医术的核心必须有哲学、道德、伦理的支撑。
中国医学强调“医乃仁术”“医患诚信”等伦理原则。“最美拍片哥”做出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表态。“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要自己善待他人,必得他人善待,这种与人为善的思想深刻影响着医患关系,形成了古代医学传统的医患诚信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医者要正心诚意,有为患者谋利益的赤诚之心,医者的任何医疗决策是出于对患者有利而不是其他目的,才是符合道德的;又要求患者要尊重医生,尊重医生的决定。当下医患关系“礼崩乐坏”的深层次原因正是在于这一伦理原则的破坏。
当然,医患之间的诚信的流失,并非一个事件,一个行为所造成的,这与中国社会制度转型有关。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个极大的负面作用,是社会信任发生了危机。这需要从制度入手重建信任。一方面要重视医生和患者双方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要医疗服务制度化、法律化。
宋代寇宗奭说:“医不慈仁,病者猜鄙,二理交驰,于病何益?由是言之,医者不可不慈仁,不慈仁则招非;病者不可猜鄙,猜鄙则招祸。惟贤者洞达物情,各就安乐,亦治病之一说耳”。意思说,医生不慈仁,病者猜忌,会形成恶性循环,于是招致是非灾祸,因此要治病需要彼此理解、互相体谅。正如“最美拍片哥”提醒我们,从心入手,将心比心,在伦理层面重建医疗的“诚信模式”才是治本之策。千年前便已说透,今人为何混沌?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