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支付网络不止关乎持卡人的财富安全,也关系金融、经济与信息安全
3月21日,作为美欧对俄经济制裁升级的一部分,国际银行卡组织维萨、万事达在未事先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停止向部分俄罗斯银行提供服务。对此,俄方表示受影响的银行或会改用中国银联网络作为替代。
银行卡支付网络的安全问题不可小觑,早就是大国角力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张小小的卡片,不止关乎持卡人的财富安全,也关系金融、经济与信息安全,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此前,伊朗、叙利亚遭受的“终止支付网络服务”制裁,便导致了居民日常生活、商家资金往来、银行头寸的混乱,极易引发社会恐慌。
正因此,近年来银行卡支付网络已引起各国高度重视,加大布局建设,以防范货币战争中可能的金融制裁。从国家金融安全角度出发,此次俄罗斯受制裁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必须重新审视我国银行卡网络的安全问题,巩固自主转接清算网络的地位,让老百姓用得安全、用得放心。
与俄罗斯不同,根据国家战略部署,我们已经未雨绸缪,牢牢掌握了境内银行卡网络的自主权。尽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新兴支付方式导致的若干新问题还有待观察探讨,但是中国银联网络系统的枢纽、主导作用依然举足轻重。而银联自身也还得加强对大数据时代的敏感性,进一步扩大开放与合作,提高信息的集成度和网络运行的效率。
避免关键时刻受到国际支付霸权的要挟,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的态度,掌握主动权。同时,也要正确看待鼓励市场竞争和发展本土品牌的关系。2010年美国政府拿所谓“银联垄断”向WTO提出仲裁以来,国内外对“垄断”“封闭”“保护”的批评甚嚣尘上。越是众说纷纭,我们越要清醒认识到银行卡网络的双重属性,它绝不仅是市场化的私人产品,还是关乎主权荣辱的“公共品”。在一个较长的过程中,作为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个人支付系统,最好还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主导。
一方面,有策略、有步骤地适度放开,同时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金融信息安全。根据WTO相关裁定,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机构管理办法。未来,必然会对境外机构在华开展相关业务设置准入限制,比如,基础设施必须设在中国境内,决不允许将数据传输到境外,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等。
同时,引进来更要走出去,推动本土品牌走向全球。下一步,还需要继续拓展国际化布局,体现大国实力全方位的存在。而对金融基础设施缺乏的后发国家提供的援建,还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国际话语权,客观上为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提供金融与政治支持。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