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2014年2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确定2014年经济和生态方面要推进的改革举措大体上有60项,其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12项具体工作,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正是其中之一。
【标准表述】
目前,我国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主要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模式,并成立自然资源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局对其进行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有明确的管理部门,但实行的是“按行政区划分,专业部门指导”和“综合协调,多部门管理”的管理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公园的数量翻了百倍有余,国家公园面积与国土面积的比例己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规模数量扩大,而质量内涵没有明显提升,地方政府建立国家公园的积极性很高,但完成水平较低,管理也还停留在行政管理阶段。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等业务工作的管理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非科学管理的特征显著。
【具体措施】
第一,保证国家公园的公益性。
对于国家公园的公益类经营项目(如门票等)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按照国家公园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规范经营(不能整体转让),从而保证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其他商业性服务(国家公园内的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服务性业务)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个人、企业和民间组织通过竞争取得特许经营权,接受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完善国家公园资金机制的建设。
为保障对国家公园的资金投入,建议有关部门建立相关机制建立保障对国家公园的资金投入的机制。首先,建立国家公园专项基金,争取将国家公园管理经费列入中央年度财政预算,形成经费每年适度增长机制,并监督预算的实施;
第四,为保障国家公园管理目标的实现,还必须建立多层次的监督机制。
首先,由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遗产管理部门设立国家公园资源保护与管理评估制度,制定国家公园长效监督机制;其次,建立垂直领导的基层巡护员监管体系,实现遥感监测信息系统与人工实地监测相结合模式;最后,积极发挥公众和NGO的监督作用,把其作为国家公园监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