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5年5月18日,深圳龙岗区嘉联学校2名学生,因不满对方在QQ空间“互黑”对方,通过网络约架,引起十几人在学校门口互殴。近期,媒体报道了许多未成年人暴力事件,许多暴力行为让人吃惊、令人发指。但此类事件发生后,行为人往往因年龄偏低或犯罪情节较轻,没有受到刑事处罚,仅由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难以解决青少年暴力犯罪。
【综合分析】
校园暴力事件产生的诱因虽错综复杂,归根结底还在于家长、学校、社会等利益攸关方对学生的关注、关心和保护力度不够。家庭教育匮乏。一项调查显示,施暴少年中,不少曾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亲情抚慰,享受不到家庭温暖,在人生观最需要正确塑造的时候,却没有人及时扶一把,导致人生轨道偏离了。学校教育不足。一些学校与学生家长存在沟通盲区,或者交流不畅,导致孩子学坏了也未被发现。
校园暴力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破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之后,如何“亡羊补牢”,找出问题症结所在,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家长和老师无疑应更加注重同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多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商教育、安全教育和人格培养,让其远离暴力。
【具体措施】
1.要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必须建立在切实感受美好而不是丑恶事物的能力之上,而暴力运用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毫无美感可言,甚至极其丑恶,尤其对孩子来说更要认识到这一点。同时,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有必要加强普法教育,让他们知道如果实施超过一定限度的侵害行为,自己有可能要背负法律责任,这已不是校纪所能解决的问题。
2.解决校园暴力,有法可依。
只有依法严惩校园暴力肇事者,才能让当事人、家长对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足够畏惧,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才可能有效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