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4《环境化学》
一、考查目标
1.基本概念要清晰。对相关概念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切忌死记硬背。
2.对环境化学知识要会综合运用。重点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常见的环境现象,指出该现象的特点和可能的危害,现象产生的可能机理,据此设想处理该类环境问题方式方法,以便检验考生能否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3.要熟悉常见污染物的监测原理和方法,以便在回答简答题或分析题时言之有物、针对性强。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填空题(10%)、选择题(10%)、简答题(30%)、计算题(10%)、综合题(20%),共计15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5%)、大气环境化学(20%)、水环境化学(20%)、土壤环境化学(20%)、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15)、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15)、受污染环境的修复(5%),注意实际出题过程上述内容百分比会稍有出入。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内容:
1、掌握环境、污染物、污染源、环境效应、环境容量、环境问题、迁移、转化等基本概念;熟悉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
2、掌握《环境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了解重要元素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掌握重要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
3、掌握大气的层温结、辐射逆温层、气块的绝热过程和干绝热递减率、大气稳定度等概念及应用。
4、了解大气中的主要的污染物;掌握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
5、了解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掌握光化学烟雾、硫酸烟雾的形成机理和区别。
6、掌握酸雨的概念、酸雨形成的机理和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掌握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概念、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7、掌握TSP、PM10、P2.5相关的概念,会辩识大气中颗粒物的来源。
8、了解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式。
9、掌握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水中颗粒物的聚集、溶解和沉淀、氧化-还原、酸合作用。
10、掌握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相关概念和应用。
11、了解土壤的组成、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掌握土壤吸附性、土壤的酸碱性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土壤的氧化还原性及影响因素。
12、掌握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以及影响该迁移的影响因素;了解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了解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规律及影响因素。
13、了解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掌握污染物持在机体内的转运(吸收、分布、排泄、蓄积)
14、掌握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生物浓缩因子等相关概念
15、了解生物转化中的酶及其重要辅酶的功能;掌握耗氧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类型、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转化;掌握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主要代谢途径。
16、掌握毒物的联合作用、TCA循环。
17、了解典型污染物的来源、用途和基本性质,掌握典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基本转化、归趋规律与效应。掌握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各圈层间运动规律。
18、掌握优先控制污染物、POPS、环境激素的概念。
19、重点掌握污染物在大气圈中迁移、转化规律。
20、重点掌握污染物在水圈中迁移、转化规律。
21、重点掌握污染物在土壤圈中迁移、转化规律。
22、掌握常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实质。
23、掌握环境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技术。
24、计算题重点掌握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相关的计算。
25、掌握常见污染物分析监测原理、方法,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设计。
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系统地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与发展动向;熟练掌握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水中无机及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土壤的组成与性质、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充分理解污染物在机体内的转运、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与毒性;了解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化、归趋与效应。同时具有应用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去解决一些较复杂的环境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思维和潜力,并且对环境化学的热点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有一定了解。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